社會保障一直是市民熱議的話題,在對幸福的感受中,很多人都很看重社會保障。至2015年,來滬人員將達到1150萬;2020年,數量與戶籍人員基本持平。上海適度提升居住證含金量,提供梯度社會保障。
有專家分析認為,社會保障之所以受到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對公平、普惠的訴求。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保障能力隨之提升,今天的社會保障已不再滿足于“雪中送炭”,而是走向了全面解除人們后顧之憂并確保相應生活質量,進而成為調節社會財富分配格局日益重要的機制,其公平價值取向已經不可逆轉。
2012年,上海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2.4億元。主要用于貫徹《社會保險法》,落實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基金的補助,支出81.5億元;貫徹落實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對符合獨生子女政策的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等,支出12億元;落實孤兒養護等社會救助、機構養老等社會福利經費,支出8.8億元;保障公益性、開放性實訓基地運行,扶持就業困難人群創業,落實自謀職業退役士兵社會保險費和生活費補貼等,支出2.5億元。
至2015年,本市來滬人員將達到1150萬;2020年,數量與戶籍人員基本持平。來滬人員總量預計仍將“溫和”上揚。今天召開的市政協“來滬人員聚居區域的社會綜合管理”委員年末視察活動中,市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了上述消息。今后,申城將適度提升居住證“含金量”,并據此對各類居住證人員提供相應的梯度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截至2012年6月底,本市實有人口總數2434.81萬人,其中戶籍人員1418.77萬人,來滬人員總數為982.33萬人。來滬人員總數占本市實有人口總數的40.3%,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近郊區。17個區(縣)中,浦東新區來滬人員最多,占全市總量的23.3%。靜安區的來滬人員最少,僅為6.09萬。在松江、閔行、嘉定、青浦、奉賢等區,來滬人員超過戶籍人口,呈現人口“倒掛”。
市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從來滬人員從國家規劃、區域定位和上海自身發展等因素看,如不加以合理控制,可以預測來滬人員總量仍將“溫和”上揚。如按照5%年增長率的趨勢預測,每年新增來滬人員50萬,至2015年,本市來滬人員將達到1150萬;2020年,將達到1400萬,與本市戶籍人員基本持平。從當前來滬人員居住情況看,來滬人員以家庭戶為單位,長期居留趨勢十分明顯。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有三分之一來滬人員已可視為長期居留在滬,另有三分之一的來滬人員亦有長期居留的意愿。
上海社會保障將最大限度發揮居住證的憑證功能,通過居住證制度,實現在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應用的全覆蓋,達到離開“證”就難以在上海生存的目標。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上海按照“金字塔”的形態,明晰辦理各類居住證之間的基本條件,并依據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對持各類居住證人員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形成合力梯度,并保持政策有效銜接。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