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養老保障國際學術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訊專家鄭秉文表示,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投資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養老問題備受人們的關注,同時關于養老金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眾所周知,養老金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在我國老年人數量的不斷增加,老齡化社會日益逼近的時候,養老金如何保值增值開始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養老金如何保值增值?
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不同組成部分有著不同的投資渠道。那么,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如何?
養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支柱
鄭秉文指出,目前中國養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支柱:3580億元的企業年金、8690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和1.95萬億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兩部分資金均已實現規范的專業化市場投資運作,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依然在通過落后的投資體制獲得低下的收益。
鄭秉文介紹說,從世界范圍看,養老保險基金要么是購買國債,要么是采用市場化投資運作,存銀行的只有中國獨此一家。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除了通脹的攤薄,養老保險基金當下支付、未來使用的特點,使其在計算損失時,還必須考慮到工資的增長。在平均工資增長率達14.1%的情況下,收益率不到2%的養老保險基金意味著廣大參保人沒有分享到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鄭秉文說。
投資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鄭秉文表示,如按目前的繳費率、財政補貼力度、擴大覆蓋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參數來測算,到202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余額將在9萬億-11萬億元左右,如果加上醫保基金等其他四個險種的基金累計余額,五險基金將超過15萬億-16萬億元。換言之,8年之后,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或將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壓力屆時將僅次于外匯儲備。在這種情況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出”銀行進行投資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鄭秉文介紹說,迫于老齡化不斷加劇等因素,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推動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上市場化投資的改革之路,“一些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基本養老基金已開始布局中國資本市場,這些基金帶來的競爭效應,未來或給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帶來巨大壓力”。
鄭秉文認為,投資體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過投資體制改革達到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的愿望,還應該提高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打破地方割據,以便使投資體制改革內生化。
知識鏈接:
定義: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指的是為興辦、維護和發展養老保險事業而儲備的專項基金,主要用于退出社會勞動后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以下部分組成:
1、 用人單位和職工、城鎮個體勞動者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2、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益;
3、 基本養老保險費滯納金;
4、 社會捐贈;
5、 財政補貼;
6、 依法應當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
《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8號)明確規定:對基本養老金標準要認真進行清理,凡屬國家規定統籌項目內的基本養老金,必須保證足額發放;統籌項目外的,應由企業根據效益情況自行確定。本省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必須嚴格按規定的統籌項目執行。未列入統籌項目的部分由企業支付。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