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理財已經成為現在生活中很多人的選擇,的確選擇一個合理的渠道進行理財能有效的幫助我們打理好自己的閑錢,但是在選擇理財渠道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以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例,面對余額寶和理財通,到底他們安不安全呢?
微信具有6億多的活躍用戶,同時微信也是移動互聯時代最大的入口,這讓馬化騰在移動支付領域與馬云進行的角逐中先下一城。雖然騰訊旗下有財付通、騰訊網、易迅等多張可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力的明牌和暗牌,但馬化騰一直按兵不動,其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意圖和路徑根本無跡可尋。
而微信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任何產品嵌入微信之后都會成為同類產品中的殺手級存在,余額寶自半年前現世以來就一直獨大,微信理財通的出現才算是真正的挑戰者。
正因如此,業界對此次微信理財通的上線極為期待,尤其是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的各路人馬更顯關注,因為微信一旦落子,戰局將有可能在一年之內完全改觀,這關系到置身局中的每一個人。
而且微信的微信手機支付提供支付密碼和短信驗證雙重保障(發生大額支付需要短信驗證)。我們開通微信支付的時候會被要求輸入六位支付密碼。支付或賬戶變動過程中驗證密碼一旦輸入錯誤十次就會鎖定支付功能,并且需要驗證賬戶中已經綁定的某張卡的信息真偽及卡主身份(使用銀行預留手機)。
由于其在手機端上線,為了保障用戶資金安全,微信理財通官方宣布賬戶資金安全由中國人壽全額投保,如果用戶賬戶資金被盜,由中國人壽保險財產提供7×24小時全額承保。
但是在損失發生時,還要滿足《財付通服務協議中》中例如“......該損失非基于您故意或重大過失”、“......操作環境、支付過程中使用財付通公司推薦或認可的安全工具”等條件,方可獲得賠償。
相比較余額寶如日中天的聲勢,微信理財通的上線則顯得低調的多,其上線首日未見大規模宣傳造勢,微信系統本身也沒有任何推廣,不過從體驗上來看,微信理財通簡潔易用,功能線條很輕巧,充分沿襲了騰訊強大的產品設計能力。
在安全上,余額寶早就去年6月開始了,我想支付寶在安全方面也是很讓人放心的,當然微信理財通也不會失望的,當然微信理財通我們也是知道和通過手機也是微信綁定的,在安全上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因此說安全上都是很可靠的。
前陣子,我們都把目光聚集在支付寶上,因為四大行下調快捷支付限額,因為馬云的“檄文”,但我們始終并未提及騰訊的理財通。
理財通仿如旁觀者般,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數據就最有說服力了。對比四大行的下調快捷支付限額政策,不難發現支付寶與理財通待遇并不完全一樣:中行、農行當日當筆的支付限額均為1萬,但工行、建行兩家的理財通快捷支付額度均高于支付寶的快捷支付額度。
難道這種差別待遇背后隱藏著什么利益關系?不過專業人士則稱,是因為余額寶未足夠安全,財付通推出的理財通的申購贖回要求必須是原卡申購原卡贖回,而余額寶可以在贖回時跨行,這就增加了不安全性。而銀行又是對兩者有何不同的限額呢?
據報道稱:工行調低支付寶快捷支付限額,是當筆當日限額由5萬下調為5000元,每月限額從20萬降為5萬,而對財付通的快捷支付限額暫未調整,仍為當日當筆1萬元、單月5萬元。
建行調低了該行銀行卡對支付寶快捷支付業務交易限額標準,由單筆單日5萬元、單月20萬,下調至單筆單日5000元、單月5萬元;對財付通快捷支付限額則由當筆當日5萬元、單月10萬元調降至單筆單日1萬元、單月5萬元。
通過數據上的對比,可以直觀地看出銀行對支付寶和理財通兩者截然不同的態度,差別待遇固然不被提倡,但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最為衡量利益得失,絕不會少賺一毛錢的銀行自是清晰地認識到支付寶現有的一些問題所在,所以廣大“寶寶”粉們,在使用支付寶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央視近日也實測了支付寶的安全性,認為一旦手機丟失,帳戶依然可以保證其安全,因為要找回支付寶的登錄密碼最起碼需要驗證手機校驗碼和身份證號碼,如果找回支付密碼還要多加一項安全問題或者銀行卡號,3重驗證能夠有效保證別人無法從手機上盜取資金。
其實不管怎樣,任何理財產品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談,如何讓自己選擇的理財產品安全系數更高那就一定要學會先甄別理財產品,隨時保持良好的警惕性,尤其是互聯網理財產品。
余額寶PK理財通 互聯網理財產品誰更安全!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