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少理財機構都推出了最新的個人理財產品,市場也呈現出了火爆的趨勢。開心保理財專家分析,市場上中長期理財產品的出現是為了解決市場上的現金流動問題,希望能夠將資金穩固地吸納進來。
昨日記者走訪中行、工行、建行、農行等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在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回歸“4時代”,銀行工作人員拉理財客戶也沒有了前段時間的熱乎勁兒。
在工行永安里支行,當記者問起理財產品時,理財師遞給記者一張宣傳單,并表示:“新出的理財收益都一般,您先看看吧。”
記者注意到,其5月19日新發行的兩款短期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別為4.1%和4.2%。此外,前幾天發行的366天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僅為4.5%,這與其今年1月份1年期理財產品超6%的收益率相差甚遠。
“現在上面提出了新要求,資金成本太高了,像以前那樣的高收益近期肯定不會有了。”該理財師說道。
在一家建行網點,記者發現其在售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55%-4.85%之間。少量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投資門檻至少50萬元起。
記者發現,目前在售的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全部標注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除了少量幾款前期發行的收益率在3%左右的產品還是保本保收益類的,市場上這些收益可觀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再無任何收益保障承諾。而且這些高收益理財產品起售點在5萬元的較為少見,更多的是10萬及以上,投資門檻較之平時明顯提高。
較之寶寶類產品優良的流動性,這些銀行理財產品配置期限都比較長,不再局限于到6月30日的年中考核節點。普遍期限在一年及以上。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其實也是銀行對資金局面緊張預期的一種反映,同時對年終考核也是一種未雨綢繆。
相比收益率一路下滑已經跌破5%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銀行近期新發中長期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優勢對比鮮明,這也是吸引投資者的一項重要因素。“一個多月的短期產品,募集期就要五六天,收益率才4%多,平攤一下可能還不到4%。”市民王女士說,她一直認為中長期產品收益更為靠譜,“現在3個月以上的收益率都超5.4%了,募集期多幾天也平攤不了多少收益,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收益率。”從各銀行近期新發中長期理財產品中不難看出,預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2%以上,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可達5.5%以上。如興業銀行兩款半年和一年期產品,分別為5.5%和5.55%,建設銀行一款181天產品為5.2%,中國銀行一款311天產品為5.3%。泰安市商業銀行一款183天產品的收益率也達到5.4%。各行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基本均為中長期產品。
有分析人士也提醒,在投資這些銀行理財產品時要注意風險。畢竟標注的只是預期收益率,再加上配置期限較長,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銀行最終如何實現這些預期收益是投資時需要考慮的。
近日,有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P2P網貸平臺綜合利率為20.2%,與3月相比略有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13%,降幅明顯。
與3月相比,4月份,大部分省份利率下降,其中黑龍江、云南、上海的利率降幅較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重慶和山東的平臺,利率有較明顯的上升,主要是新上線的平臺維持較高的利率水平。
數據顯示,4月內蒙古、天津、安徽的網貸平臺綜合利率最高。其中,內蒙古的平臺較少、關注度不高,平臺自上線以來的幾個月里為了吸引人氣,一直維持高收益率。
綜合看來,在個人理財產品的選擇上,五月份還是以銀行理財產品更加火爆,而互聯網理財方面目前沒有太大的動作。開心保理財專家建議,個人理財產品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到收益率,更需要綜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目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現在的大學生不用考慮家庭,也不用考慮未來,所以他們經常是左手進右手出的。這其實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學會節約。大學生如何投資理財?應該把錢花在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攀比,在消費時應該注重自己的承受范圍,對付亂花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記賬。其實記賬不難,只要你保留收支單據,然后做成一個小帳薄,就可以輕松掌握自己的消費情況了。可以看出哪些是必要的消費,哪些是不必要的花費,那么你以后就更能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了。
大學生投資理財,首先:你得辦一張卡,定期存取款項!
其次:你最好準備一個私人小帳簿,可以把每天的花銷全部記錄上去!
再次:你得有一個每月消費計劃,把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分成3份,一份用做伙食費一份用做課閑活動經費還有一份可以用做應急經費。
如果你這三點都具備了,那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了,如果本月有余額,就可以用于下個月的生活費,相應的,你就可以多儲蓄一點了,這樣就是一個很好的循環,等到畢業時你會發現你有一筆不小的資金呢!
大學生投資理財,提出了專門的“1+1+1” :
1、學會貸款——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2、學會兼職——讓“增值”為以后的超前消費埋下伏筆。
3、學會投資——為以后的個人理財“投石問路”。
大學生投資理財,如果你還在為這一問題為煩惱,那你就太落伍了,以上介紹的就是大學生如何投資理財的相關知識。
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專家點評:大學生理財方法多,適合自己最重要
大學生理財投資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由于資金有限、缺乏社會經驗、考慮問題還不成熟等因素,大學生投資理財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投資起步期。專家認為:大學生投資理財的方法很多,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最重要。投資可啟用小額資金。盡管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為今后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對于他們理財意識的擴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最后,值得注意:投資操作需要豐富的投資經驗、投資技巧、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任何一個方面的缺陷,都將可能導致個人投資的失敗。對于大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積累豐富的經驗,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盲目地進行投資。
首先,了解黃金投資理財:
價值變化:價值變化微小
流動性/變賣性:高
贏利性:買賣實金盈利低,但風險也低,炒作紙黃金(標準合約)相對盈利高,但風險較大
維護成本:實金的維護成本高,而紙黃金,如標準合約的維護成本低
除上述比較外,投資者還可以比照上述方式將黃金與其他投資對象進行比較分析,如白銀、古玩、珠寶、名表之類,從中可以獲得一些有益啟發。可以看出,黃金具有價值穩定、流動性高的優點,是對付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如果對期貨市場以及黃金價格變化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分析能力,還可參與黃金期貨投資獲利。
一般來說,無論黃金價格如何變化,由于其內在的價值比較高而具有一定的保值和較強的變現能力。從長期看,具有抵御通貨膨脹的作用;房產從長期看,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如果購買時機、價格和地區比較合理,也有升值潛力;而儲蓄對應對各種即時需求最為方便;股票贏利性與風險性共存。這些投資的優勢和作用,要根據各種目的、財力和投資知識而決定。
黃金首飾不適合黃金投資理財
“不少人認為在金價猛漲時,大量買進黃金首飾,以待日后升值,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該專家表示,黃金首飾由于變現能力差,溢價高,并不適合投資,它的最主要功能是美觀,是為佩戴用的。 與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等黃金首飾一樣,還有一些所謂紀念性金條與金幣,如“奧運金條”“
銀行實金適合新手
通過銀行進行個人實物黃金投資理財。銀行是個人參與實物黃金投資理財最為重要的渠道,由于銀行是最具資信、最受投資者認可的金融機構,個人通過銀行進行實物黃金投資是最受市場歡迎的投資渠道。
這類黃金產品,比較適合投資風格相對穩健的普通投資者以及剛剛進入黃金市場的新手。
紙黃金投資起點較低,適合小資金者投資。但黃金市場變化非常快,炒紙黃金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并且掌握全面的信息。由于紙黃金不能實物交割,所以一旦虧損,就只能認賠或“退場”,具有一定的風險,適合長線操作。
要注意是否提供回購
一些金店或商場等授權銷售機構也出售黃金。1982年中國黃金飾品市場恢復后,黃金消費迅速增長。從金店購買黃金以首飾及工藝品為主,授權經銷商還可以經銷金幣、紀念金條,少數金店或者商場也銷售具有一定投資功能的金條類產品。從這些機構購買黃金程序比較簡單,基本等同于普通商品買賣,但消費者應注意黃金的成色、重量等是否符合標準,應購買由指定鑄造機構鑄造的金條、金幣,同時還要留意其回購渠道是否暢通,大多數金店和商場都不提供回購業務,或者只進行對金原料的回購。
不能有投機心理
在操作手法上,黃金投資理財需要摒棄投機心理。從黃金所扮演的角色來看,由于其價值的相對穩定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在短期內謀取暴利的投資工具。也許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
股票市場“快進快出”的操作,看慣了通過投機權證在一夜之間暴富的情況,甚至醉心于外匯市場的套息交易,但是如果黃金投資理財,投資者就應該著眼于長遠的保障,著眼于資產的安全性,著眼于控制整體價格波動的風險。如果風險巨大的單一投資項目一旦失敗,其損失往往無法挽回。
與其他投資相互配合
投資黃金需要一種組合的意識,而不是“單打獨斗”。投資黃金與投資其他資產其實并不沖突,反而應該相互配合。根據每個投資者風險偏好度的差別,黃金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也不一樣,但總體區間應當保持在5%~30%的水平,這樣組合風險就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這是利用黃金價值的相對穩定性及其在特定情況下與其他某些資產價格的負相關性,從而減小或者對沖風險。
我們應該自己嘗試去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家庭理財的方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沒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來自于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借口規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于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系,非商學領域學習經驗者自認與“理財問題”絕緣,而“自暴自棄”“隨性”而為,一旦被迫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嘆沒有金錢處理能力。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
一、7萬億規模10%收益信托理財一鳴驚人
從2007年底的0.95萬億元起,信托規模每年幾乎以萬億元遞增,2012年更是一鳴驚人,達到7萬億元,并以8%-10%的收益率成為投資者眼里的香餑餑。然而,媒體曝光多起信托收益及本金兌付出現問題,信托風險日益顯現。
二、九成投資者虧損A股繼續尋底熊途
2012年的“谷”市,從最高時的2478.38點,到最低時的1949.46點,A股在從5月至11月份7個月的時間,股民人均虧損7. 68萬元,近九成投資者虧損。讓投資者稍加安慰的是,12月份大盤指數強勁反彈,總算給點吃飯行情。
三、融資過千億 800家公司排隊上市成堰塞湖
由于市場低迷,2012年A股I PO家數與融資總額均比上年大幅下降,融資額創近三年新低,但全年融資仍然超過千億元,而且有800多家公司排隊等候上市,預計融資將超5000億元,形成資本市場堰塞湖。
四、盈虧互現 基金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
2012年基金分化繼續加劇,有盈利超過30%的基金,也有200多只股票型公募基金虧損、100多只私募基金提前清盤。昔日A股名嘴趙笑云[微博]黯淡離場,公募一哥王亞偉轉投私募,還有相繼披露的“老鼠倉”案件與不斷爆發的踩雷事件,基金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
五、險資投資新政頻出壽險低迷退保潮頻現
2012年,從債券到股權到不動產,保險投資新政頻出,不斷為投資松綁。但投資業績不佳難以吸引投資者,壽險低迷,保費增速放緩,退保率驟增,全年退保金累計比上年大幅增加近二成。
六、房價先抑后揚樓市蠢蠢欲動
經過一年的調控,2012年的房價先抑后揚:1-11月,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推出及成交量同比分別下降20%和26%,但從下半年房價開始上漲,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更是傳來了“暴漲”、“倒房號”、“搶房”等聲音,樓市復蘇行情蠢蠢欲動。
七、藝術品投資降溫另類理財開始分化
2012年,文交所整頓、畫廊低迷、流拍頻現,藝術品投資持續降溫,很多拍賣公司的成交額不到上年的一半。同時,紅酒投資、幣卡收藏、珠寶玉石等另類投資開始分化。
八、上漲約50% 農產品(10.20,0.36,3.66%)引領大宗商品市場
過去10年里,鐵礦石、銅、黃金均占據過大宗商品年度表現榜首。然而在2012年,金屬的榜首位置卻已被一種有些乏味的商品取代:紅茶,其批發價格全年已上漲約50%。不單單是紅茶,整個2012年都是農產品年,小麥上漲近30%,大豆與玉米價格也紛紛走高。
九、影子銀行規模30萬億賬外資金存款何時了
經濟低迷,卻火了影子銀行。2012年,影子銀行快速膨脹,規模達到近30萬億元。然而,2012年接連爆出的理財產品違約事件、民間融資高利貸崩盤案件以及金融創新與分業監管的脫節,都顯示影子銀行的風險在加大。
十、連續20天觸及漲停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
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漲122個基點,升幅為0.19%。尤其進入2012年11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上揚,連續20個交易日觸及漲停板。此外,2012年人民幣兌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等外幣保持升值趨勢,對港元、澳元、韓元則貶值。
現在年輕人基本都是朝九晚五在辦公室里穿越,有的工作時間甚至更長,所以想要讓他們像老年人一樣去銀行咨詢關注銀行理財產品,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想對而言,互聯網就大大滿足和節約了年輕人的時間,讓他們可以輕松選擇出現在什么理財產品好又適合他們。
現在什么理財產品好之年輕人投資理財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受追捧:
去年下半年,以余額寶為首的一批互聯網理財產品橫空出世,其可媲美活儲蓄的流動屬性,加上比銀行定期利率高的年化收益、比銀行理財產品低的門檻,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此次調查顯示,在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人群中,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比例達到62%,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比例為38%。其中,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依然是35歲以上、有較多財產支配的人,80后甚至包括部分90后則是互聯網金融的忠實擁躉。另外,在沒有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人士中,大多數對互聯網支付操作不熟悉,他們對互聯網金融的意向接受程度高達85%;沒有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多是自有資金達不到理財門檻,絕大多數人表示,保險理財也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什么理財產品好之分紅型保險理財產品給年輕人想要的保障:
年輕人剛進入社會,經濟上漸漸獨立了,合理的理財規劃可以讓生活更有條理。市面上常見的理財保險有: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建議年輕人在基礎保障完善后,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份適合的理財保險。針對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多薪水不高,抵抗風險能力弱。建議優先考慮自身基礎保障,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投資理財,只是投資對象是自己。年輕人在構建基礎保障規劃時,需格外關注意外險和健康險。對于收入水平較低的年輕人來說,保費低廉,保障實在的消費型卡單式產品是不錯的選擇,既有意外保障又有健康呵護。當然,如果您需要專門的意外和健康保障,可分別單獨購買份意外和健康險。此外年輕人還需擔負起對家人的責任,可挑選份保費便宜,保障全面的定期壽險。
“隨著電子支付不斷深入人心,保險電子商務必將成為保險行業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盡管網上投保具有時間和價格上的優勢,但由于這一模式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在程序和法律上都并不完善,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影響到投保人的權益。 壽險類產品需要消費者親筆簽名后才能生效,而有些網上銷售采取電子簽名,這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各家保險公司都有不同的認識,如果發生索賠,有可能會成為糾紛的根源。
綜上所述,對于現在年輕人來說,互聯網理財產品和分紅型保險理財產品都是現在比較合適的理財產品,因為都可以進行網上操作,并且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實時關注自己的產品,可謂是給很多年輕人節約了不少時間啊。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