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以來,我國霧霾天氣愈發嚴重。人們對治理霧霾天氣問題似乎有一些悲觀,短期的車輛限行、工地停工、工廠停產等措施只是杯水車薪,既不能立刻消除霧霾天氣,也不能持續使用。這注定了中國治理霧霾天氣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我國要面臨霧霾天氣繼續惡化然后才好轉的情況。
1月份,持續彌漫于南北、跨越東西的霧霾天氣,使全國多地居民陷入對嚴重空氣污染的擔憂。中國環境監測總網的數據顯示,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可吸入顆粒(PM10和PM2.5)均超過300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787微克,天津500微克,石家莊960微克。
由于引發霧霾的主要以PM2.5為主,且含有數百種有毒物,PM2.5等與肺癌、心腦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得到了多個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實證支持。研究顯示,霾粒子濃度(尤其是PM2.5)與肺癌致死率的相關系數高達0.97,且滯后期長達7年;同時多項實證研究也顯示,PM2.5每升高一定濃度,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也相應增加。可見,多地持續蔓延的霧霾已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公共健康問題。
日前亞行和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國家環境分析》顯示,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可達世衛組織標準,即空氣中PM2.5濃度年均不超10微克/立方米,反映中國環境污染已十分堪憂。
持續霧霾天氣,主要有煤炭燃燒污染、工業大氣污染、建筑揚塵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等幾大因素,既關系到我們能否實現GDP的穩定增長,也維系到就業和社會穩定。
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舊是以煤炭為主體,最大的污染源頭即是煤炭。中國煤炭消耗量占到全球的40%,且仍舊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這成為中國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的直接因素。英國廣播公司日前就稱,中國燃燒的煤炭量幾乎是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這令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因有害霧霾而感到窒息。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的研究更為明晰——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態退化與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僅有5%左右。環保部的綠色GDP核算結果也表明,從2004年到2009年,環境污染的代價已從5118億元提高到9701億元,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代價持續上升。
環境不斷被污染,與粗放式增長模式形影不離。尤其是過去十多年,中國GDP規模翻了兩番以上,但是這段時期亦恰是環境污染的代價,最為沉重的時期。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靚麗的高增長,中國變成了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霧霾天氣頻發,倒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變。從國際經驗來看,曾經的霧都英國倫敦和鋼都美國匹茲堡,都從嚴重的重污染城市轉型為生態型城市,經濟結構也得到了高度的優化,成為現代生態文明城市的代表。
就我國而言,霧霾正加速倒逼經濟發展方式全面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發展低碳經濟。從能源結構來講,立足我國的能源供給結構,要大力開發和應用清潔煤技術,提高化石能源的能效,盡可能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對電力、建筑、運輸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予以目標考核,從而降低經濟發展的碳強度;從經濟結構來講,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對生產型服務業和消費型服務業予以同等重視,擴大內需,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在制造業內部,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存量能源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優化國際生產網絡,改善國際價值鏈分配格局,對部分加工貿易的生產進行對外轉移,跟進商業服務;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對地方政府進行利益引導,確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可觀測性、可核查性。形成低碳發展的公民自覺,將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上升到公民道德和社會文化的高度,用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引導社會進步。
上述改變是在我國環境壓力趨緊條件下的內生性變革。這種作為將舒緩環境壓力,促進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呈現趨勢性改變,通過加大工作力度,可以促使良性改變盡早到來,使得J曲線效應的后一段能提前實現,恢復藍天白云常態化,而不能對大氣環流心存僥幸。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