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是一項重大性的惠農工程,是由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實施補貼。因各地農村的實際千差萬別,“新農保”試點的實踐也各式各樣,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引導,把好的經驗總結好、推廣好,把好的政策制定好、實施好。此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確定的“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原則,明確了集體經濟組織和政府財政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支持。
按照河北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新農保參保范圍為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個人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參保人員可以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財政全額補助。試點縣(市、區)對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參保人可適當加發地方基礎養老金,所需資金由試點縣(市、區)政府支出。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
年滿60歲未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者可領取基礎養老金。按照規定,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新農保養老金。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合眾人壽保險公司的專家表示:從傳統的養老走向社會化養老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諸如養兒防老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等農村養老方式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現在推進的河北養老保險新政策必須要考慮到如何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的配套銜接工作。只有把銜接工作做好了,才能讓老百姓體會到新農保的好處,真正地從新農保中獲益。
年滿16周歲、具有當地農業戶籍、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不含在校學生),需攜帶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原件(其中重度殘疾人,還需攜帶相關材料),到戶籍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參加新農保申請,選擇繳費檔次,填寫《河北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登記表》。若本人無法填寫,可由親屬或村協辦員代填,但須本人簽字、簽章或留指紋確認。
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的今天,農村社會保險越來越受到政府、理論界和廣大學術界的關注。農村養老保險的停滯潛伏著巨大風險,主張分類分層解決河北養老保險新政策問題。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宜“進”不宜“退”,宜早不宜遲。“進”應該是正視現實。
一、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條件是否成熟。在這一問題上,理論界多數學者均認為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全面推行這一制度的條件,但也有少數學者持不同意見。
二、政府責任。不能以政府對農村居民沒有承諾為借口來拒絕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必須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和運營中起主導作用。
三、模式選擇。建立和完善以農民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為重點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適應各地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堅持發展農村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是中國改革開放條件下解決養老保障問題的新創造(
四、籌資模式。目前,對于河北養老保險新政策籌集模式的探討較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采取怎樣的基金籌集模式?多數學者贊成《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中提出的“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資金籌集模式,認為它比較符合中國農村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有利于中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福利國家養老保障的弊端。相反的觀點則認為,這種籌資模式下,國家和集體所體現的社會責任過小,不僅會造成資金來源不足,降低其保障水平,而且會影響農民參與社會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加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難度。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