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由于我國保險市場經營主體只有一家,國家對其費率管制是通過指導性限制實現的即保險公司可以在其總公司制定的費率基礎上,上下浮動30%;90年代中后期,隨著保險經營主體的增加,競爭(主要體現在費率的競爭上)加劇,費率大戰蔓延開來,個別險種甚至出現全行業虧損的局面。因此,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費率的管制進入了嚴格監管的階段。
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有價值存在必然存在價格,所以保險也不例外,正是因為保險價格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保險行業公平的競爭,才可以使得保險行業迅速的發展。當然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保險的價格,但是只有我們深入分析保險價格才可以更好的享受保險生活。這樣就使得我們更加的幸福,保險價格的形成體系是什么呢?它到底是如何規定的呢?
2003年之前,我國保險產品執行中國保監會全國統一頒布的條款和費率。這一階段,費率由政府確定,明顯高于市場價值,使國內保險公司均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從而有比較大的降價空間。2003年1月1日,車險改革在中國保險市場正式實施,車險成為第一種費率市場化的險種。車險改革后,惡性的價格競爭導致產險市場的平均價格大幅度下降。影響了保險公司的利潤,嚴重削弱其競爭力,甚至威脅到國內財產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為了制止惡性價格競爭,新版《機動車商業保險行業基本條款》應運而生。車險進入了“新管制時代”即“同質同價”的新階段。
壽險市場方面,隨著保險投資渠道日漸擴寬,保險公司間投資收益水平也逐步拉開差距,監管部門預定利率最高為2.5%的約束,阻礙了投資收益率高的公司在產品定價上降低費率、體現價格優勢。對于利率步人升息周期的強烈預期也成為了壽險費率市場化提速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在市場的呼吁下,2006年1月1日新《生命表》生效,我國壽險產品費率市場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生命表》放開后,公司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受保人群的不同、公司核保技術的不同以及市場策略的需要,使用不同的生命表。2006年6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中國保監會的指導下成立了“費率市場化課題組”,對壽險費率市場化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壽險費率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的變遷有其獨特我國保險業價格監管環境的變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在保險市場的發展進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價格監管的變遷實際上代表了我國保險市場對價格競爭這種自然和固有的市場經濟狀態的認知和適應過程。然而。無論何種形式的價格監管,價格競爭作為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之一都是不可避免的。科學合理的價格監管的目的并不是阻止價格競爭,而是限制惡性價格競爭的形成,引導良性價格競爭的開展。
價格競爭有兩類:一類是良性的,一類是惡性的。價格競爭的良性和惡性不能簡單的由競爭范圍和程度決定,更重要的是價格競爭策略是否有利于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的成長。是否能夠增加股東價值。
將良性價格競爭定義為:在真實實力支持下的、合理的、有科學依據的,基于成本下降或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有利于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的理性的價格競爭行為良性價格競爭對于任何市場都是必要的,它不僅能夠激發企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還會增加顧客讓渡價值,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進步和健康發展。
相反,惡性價格競爭是指不顧企業的長期利益,沒有科學決策支持的,不惜大幅降低利潤甚至虧損,僅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的非理性的降價行為。惡性價格競爭會嚴重損害行業發展和市場平衡。尤其是在那些企業數量少、買方信息靈通的市場,同質產品市場和發展不成熟的市場,惡性價格競爭行為一旦出現,這就會迫使其他企業跟進,形成惡性降價,對整個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保險價格的比較可以說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應當注意以下一些事項:產品本身要具有可比性,這是事物比較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你很難說蘋果的價格貴還是荔枝的價格貴,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水果,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和效用。保險產品也是一樣,不同的險種有不同的價格。
聯系保險合同中的除外責任條款來比較。即使是同一險種,同一價格,但除外責任的范圍不同,可以說價格也就不同。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