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已經到來,預示著保險翹楚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境遇,如今ING正通過分拆出售亞洲保險業務的方式,來償還荷蘭政府于金融海嘯時的100億歐元救助金。隨著ING在亞洲地區的保險業務相繼被售,其在內地所持的中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荷人壽”)50%股權被出售可能性正在增大。
中荷人壽前身為首創安泰人壽,2002年在大連成立。2010年,北京銀行收購北京首創集團持有股份,成為公司的中方股東,與ING各持合資保險公司50%股份,首創安泰人壽也由此更名為中荷人壽。
作為中方股東北京銀行的管理層代表,中荷人壽董事長史元最近在荷蘭與ING主席進行了一次會面。他告訴記者,ING主席向他承諾,只要還沒有退出中荷人壽,就會繼續予以支持,包括股東雙方將在明年對中荷人壽進行進一步注資。他同時也表達了,北京銀行對中荷人壽的長期投資承諾。
據知情人士預計,中荷人壽外資股東更迭一事,離正式收官至少還有一年左右時間。“目前還沒有進展到盡職調查這一步,中荷人壽內部才剛剛開始做一些資料收集、精算評價等基礎工作。此外,估計監管審批流程也不會很短。”
等待的過程并非被動。張劍鋒說,依托股東北京銀行及其戰略合作伙伴,中荷人壽正在探索銀行系保險公司差異化的發展策略,如果12月份資本市場不出現大的變數,今年中荷人壽將會首次實現整體盈利。
談到股東優勢,張劍鋒毫不掩飾股東北京銀行在中荷人壽近兩年的規模與價值增長中的功勞,“我們未來還要依托銀行高端客戶的資源優勢,進行渠道創新,研發‘另類個險’等新型銷售模式。而非盲目地廣種薄收。”
作為銀行系保險公司,銀行股東必定在客戶資源上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但是中荷人壽并非一味地“躺”在北京銀行身上。從張劍鋒口中了解到,除銀保之外,中荷人壽并未放棄個險、經代這兩大傳統保險銷售渠道,且這兩大渠道的保費占比達到三成左右。
而在其他銀行系保險公司還在拼命做躉交業務(容易拉規模、但利潤較低)時,中荷人壽三年前便開始了向期繳業務轉型,拒絕短期經營行為,不盲目追求規模。轉型所帶來的成效已躍然紙上,目前中荷人壽的整體續期率,在銀行系保險公司中遙遙領先。另外,新契約標準保費在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位列前茅。
12月5日,中荷人壽外方股東代表——ING亞太區業務發展主管及中國區主管夏哲偉在上海參加中荷人壽上海分公司開業被問及此問題,但不置評。
北京銀行(601169)副行長、中荷人壽董事長史元表示,進軍保險業是其綜合化經營戰略的組成部分,不是財務性投資,其對中荷人壽的投資是長期持續的。他表示,明年股東雙方將會繼續增資中荷人壽,ING也已經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ING同時也是北京銀行股東,持股13.64%,是后者的單一最大股東。對于ING是否將出售北京銀行的股權外界不得而知。如果ING沽空北京銀行股權,后者將面臨大股東變更的局面,包括人事架構、公司治理等都可能改變。
中荷人壽中方股東代表——北京銀行副行長、中荷人壽董事長表示,雖然ING集團在保險領域可能有所進展,但雙方在銀行領域合作是非常緊密的。
在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對于ING可能出售中荷人壽這一話題,中荷人壽的雙方股東都相當謹慎。
夏哲偉表示,ING集團目前正在全球進行重組,其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的保險業務相繼被售,但對于ING下一步進展不做評論。
中荷人壽前身首創安泰人壽,由ING和首創集團于2002年合資設立。2010年,北京銀行接手首創集團持有的首創安泰50%股權,公司更名為中荷人壽。目前注冊資本金17.5億元。此前ING還持有太平洋(601099)安泰50%(現“建信人壽”)股權,后于2011年出售。
作為2008年援助協議的一部分,ING同意出售其保險部門和投資管理業務來償還債務。根據其計劃,業務分拆已經在2010年底完成,預計超過50%的亞洲保險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將在2013年年底前分拆或出售。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中,ING已經宣布將在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的保險業務出售給李澤楷旗下的PacificCenturyGroup,作價21.4億美元;其在泰國的基金管理業務和所持的中國招商基金33.3%股權也被出售。
據了解,ING方面已經開始就中荷人壽的股權問題與潛在買家商談,但目前仍未有定論。業內人士分析,出售保險業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商務性談判,還需等待保監會認可并批復股權轉讓案,預計一年內股權狀態仍會維持現狀。
史元表示,北京銀行和ING的合作2005年便已開始,合作關系非常好。雙方已經達成共識,ING只要沒有退出中荷人壽,就會按照雙方制定的5年規劃全力支持中荷人壽發展。上海分公司的開業說明了這一點,明年雙方也會共同繼續增資中荷人壽。
史元還表示,股東方只是投資方,中荷人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優秀的管理團隊。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即使股東發生更替,也不會影響中荷人壽的日常經營。
作為首批保監會批復的銀行系保險公司之一,中荷人壽改制已逾兩年,增長速度未像其他銀行系保險公司突飛猛進。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中荷人壽保費收入14.08億元,在外資壽險公司中排名第十,較2009年股權變更之前上升了3位。保費同比增長17.7%,但環比下降10.24%。
中荷人壽總經理張劍鋒表示,目前股東雙方都更重視風控、內控治理和價值增長。公司三年前就開始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由依賴躉交向注重期交產品轉型,目前該公司躉交業務占比很小,因此規模保費增長不算搶眼,但期交新契約保費同比超過70%。
據其透露,中荷人壽2011年已經實現了承保盈利,但受資本市場影響投資業績不佳。今年如果資本市場不出現大的波動,公司有望首次當年盈利。
據了解,北京銀行入股中荷人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中荷人壽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充實資本,提升償付能力,成立了風險管理、負債管理、薪酬考核、審計等四個委員會。目前,中荷人壽主要借助銀行渠道開展業務。
史元表示,除了北京銀行網點外,還有大量的銀行同業、合作伙伴可以提供渠道支持。例如,在上海區域,中荷人壽除了依靠北京銀行上海網點,還會依靠建設銀行(601939)網點拓展業務。
根據中荷人壽5年規劃,2015年要躋身外資壽險公司前列。史元表示,將會維持對中荷人壽的持續資金支持。
中荷人壽業績好,ING也可以賣一個更好的價錢。
有消息稱,對于在中荷人壽中的一半股權,ING目前正在尋找買家,傾向于具有國際保險經營經驗的外資股東。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作為中國內地少數幾張銀行保險牌照,ING持有的中荷人壽股權具備一定吸引力。然而亦有不同觀點認為,相對其他幾家銀行系保險公司,由于北京銀行是城商行,對于中荷人壽的渠道支持相對有限,加上目前保險牌照已不如從前那般稀缺,短時間內ING要找到稱心如意的接盤者未必是易事。
受金融危機、經營理念沖突等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已不乏外資退出中國內地保險市場的案例。2010年底,有著160多年歷史的美國最大相互保險公司紐約人壽宣布出售海爾紐約人壽中50%的股權。
當然,更多的外資則是減股不離場。無論是把中保康聯人壽(后更名為交銀康聯人壽)更多股權轉給交行的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還是將金盛人壽(后更名為工銀安盛人壽)部分股權賣給工行的法國安盛,都沒有選擇全身而退,而是仍保留一定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減股卻不離場,折射出的是外商投資中國內地保險市場戰術的轉變——自設不如參股。轉變的原因在于,合資模式中投入的資本與回報往往不成比例,而參股模式所帶來的利潤在短期內或許能立竿見影。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