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壓抑著保險股表現的壽險保費數據,漸有回暖改善之趨勢,尤其是關鍵指標個險新單增速喜人。上海證券報昨日從權威渠道獲悉,今年5月單月,前八大壽險公司個險新單合計保費同比大幅增長26%、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大幅增長21%。
不同險企表現繼續分化。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自今年以來個險新單增速始終保持兩位數左右增長,堪稱最穩健者;新華保險則因去年基數低及新產品攻勢的雙重推動,5月單月個險及銀保新單保費突現爆發。
然而,最搶眼的卻是位列“第二梯隊”的幾家壽險公司,動輒百分之一百多的新單增速,風頭遠遠蓋過保險四巨頭。
平安穩健新華爆發
眼看上半年將過,各壽險公司都在高調地進行著半年度的最后沖刺:頻頻推新品的“噱頭”、限時限量銷售的“叫賣”,好不熱鬧。
如此的高調效應,已經反映在了具體銷售上。本報昨日獲悉的內部交流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前八大壽險公司總保費累計同比增長12%。其中,1至5月,個險新單、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8%、7%;5月單月,個險新單、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26%、21%。
很明顯,繼4月以來,5月單月新單保費繼續出現回暖趨勢。其中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四家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今年5月單月的個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7%、28%、8%、53%,環比增速分別為:19%、37%、134%、66%。
細剖各項數據,從1至5月整體表現來看,中國平安之前壓制保費增長的償付能力壓力解除,回暖態勢最為穩健,個險新單增速始終保持兩位數左右增長;新華保險則在去年基數低及新產品攻勢的雙重因素推動下,出現5月單月保費增速大爆發,其中銀保新單同比、環比漲幅分別超過200%、90%。
雖然中國太保個險新單同比增速并不是單月最高者,但不難發現,在保險四巨頭中,1至5月個險新單累計保費增幅最高的就是太保(16%)。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還是在其去年同比基數平臺較高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從目前來看,太保歷時三年多的代理人體制改革效果顯著,個險渠道競爭力持續加強,代理人產能持續獲得提升。
“第二梯隊”逆襲
雖然從體量上來看,保險四巨頭占據了行業半壁以上江山,市場份額暫時難以撼動。但若從保費增速表現來看,位列“第二梯隊”的幾家壽險公司,今年以來的風頭顯然已經蓋過了“第一梯隊”。
格外搶眼的當屬太平人壽。從記者掌握的一份數據來看,今年5月單月,太平人壽個險新單及銀保新單保費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89%、348%;1至5月,個險新單及銀保新單累計保費同比增幅也同樣分別高達115%、199%。
據業內人士透露,太平人壽的逆襲源于三大原因:推出了具“三高”(高返還額度、高現金價值、高貸款比例)特性的新產品“穩贏一號兩全保險”,創下了“兩天賣21億”的保費神話,以及銀保業務策略調整和調動銷售人員積極性。
除“第二梯隊”表現搶眼外,今年以來,銀行系保險公司依靠銀保渠道的發力,保費收入同樣出現逆勢大增,股東優勢盡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之所以出現提速,基本多靠躉繳產品拉動。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躉繳類產品對保險公司業務價值貢獻有限,“一些公司選擇在上半年推躉繳產品,相信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是為了"開門紅"撐面子,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與銀行的渠道合作關系。”
不少壽險公司仍是清醒者。一家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上半年主推躉繳產品之后,下半年公司將轉攻期繳價值型險種,所以下半年的保費同比或環比增速,肯定會降下來。”
顯然,在整個壽險行業艱難復蘇的當下,在規模和價值之間如何掌握好平衡點,是所有壽險公司的必修課。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