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保險消費者人需謹慎對待。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銷售保險越來越受歡迎。作為一種現代保險銷售模式,其有著特殊的銷售優勢,當然,網上近日一款保險理財產品在淘寶聚劃算團購平臺熱銷,創下中國網購單品銷售紀錄,引起業界對人們網絡理財接受度的重新審視,和對網絡金融銷售模式及其巨大空間的熱議。
作為保險理財產品的首次團購嘗試,淘寶聚劃算和國華人壽雙方從產品創新、客戶體驗、信息公開、客戶服務、銷售回訪、IT支持、防止銷售誤導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準備,保證客戶的網購體驗暢通無阻。
網銷產品更加讓利于客戶,減少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各項經營成本,讓客戶獲得更多的實惠。
同時,在網絡頁面上使用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地形式來描繪保險產品的形態,便于客戶真正理解保險所包含的保障、收益,了解保單真正的價值。網絡可以實時演示客戶的各項收益和費用情況,客戶對自己要購買的產品,在各個不同時段所提供的保障、收益了如指掌。
網購市場的火爆,讓越來越多的商家瞄準了這塊“大蛋糕”。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商家在線上交易中會更注重宣傳產品的收益性,而淡化風險性的提醒,很容易產生誤導,因此投資者還需謹慎下單。
記者曾在某商城看到一款名為“定存寶”的理財產品,團購每1000元返相當于10元現金積分。按照返現折算,每100集分寶可直接抵1元現金在淘寶使用,買入1萬元相當于可得到100元現金,可在該商城購物。
“在柜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低門檻為5萬元,收益稍高的產品現在將門檻提高到10萬元。”因為這款產品的最低買入額為1000元,一些網友嘗試著購買,甚至有人發出調侃微博去柜臺購買理財產品已經“OUT”了。據介紹,這款產品在短短5天時間里給銀行攬到至少3000萬元的存款。
還有一款專供網絡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參加了某商城的團購活動,進入門檻僅為1萬元,還兼顧理財和保障等功能,線上審定核保,比實體營業網點更方便、快捷,甚至創下了過億元的業績。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盡管這些產品在網上商城都冠上了“理財產品”的名稱,可實際上跟我們平時所理解的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差異。
比如這款“定存寶”產品,實際上是該銀行發行的定期儲蓄,不過是通過電子商務渠道購買,直接向銀行進行存款;而多數產品實際上是保險,比如那款銷售過億的產品就是保險產品。這些產品在網頁上介紹的都是投資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等信息,與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相差無幾,直到最后才會看到一條“附加意外或疾病引起的身故或殘疾風險保障”的說明,間接告知是一款保險產品。因為沒有明顯的保險字樣,很容易將之混淆為銀行的理財產品。
不可否認,網購理財受到了部分網友的追捧,理由是“網站有保證金制度,不必擔心資金的安全問題”,但也有不少人對“鼠標一點就劃出上萬元資金”心存顧慮,認為這并不像網購衣服一樣,大不了花幾百元買個教訓。
“我就不會選擇在網上購買理財產品,上萬元資金劃到商城賬戶上,如果不想買了,退款程序估計比較復雜,網絡畢竟是虛擬的。”采訪中,多位市民的觀點一致,甚至還有市民擔憂“萬一遇到釣魚網站,資金可能有去無回,那就得不償失了”。
記者也注意到,這些理財產品大多僅有商品詳情、成交記錄等信息,相比一般的商品少了“評價詳情”這一項,評價功能并沒有開放。
“將產品搬到商城推出網購方式,基本上都還處在嘗試階段。”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相比在券商和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理財師是要對消費者做出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的。而線上交易為了宣傳的需要,有選擇性的過濾信息,注重宣傳產品的安全性、收益性,淡化風險性的提醒,很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特別是一些老年投資者,沒有當面交流和進行風險測評,可能難以把握其產品的風險性,對于追求穩健投資收益的他們來說,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另外,不管是保險還是銀行理財產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比如網購保險如果退保仍然會有1%的本金損失,所以投資者網購理財還需謹慎下單。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