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當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日常消費品的種類多樣化的現狀,如果你再不好好的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富人生,隨心所欲的無節制消費,養不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那你可真是要OUT了!
智盈人生萬能險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相同價格能夠買到更多的保障,性價比非常高,而且多方面滿足了人們養老,保障的需求。買智盈人生萬能險,可以同時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養老的雙重保障,這無疑將成為客戶的新寵,成為客戶的福音。
了解購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注意事項:
首先,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對本金的保證有“保本期限”。不少投資者都認為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在整個投資期內都可以100%保障本金,即使提前贖回也不會有本金損失;而實際情況是,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對本金的保證有“保本期限”,即在一定投資期限內(如3年或5年),對投資者所投資的本金提供100%保證。因此,投資者在保本到期日,一般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提前贖回,且在市場走勢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
其次,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不保盈利。“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保本只是對本金而言,并不保證產品一定能夠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者購買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著保本到期日僅能收回本金,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贖回而發生虧損的可能。此外,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對本金的承諾保本比例可以有高有低,即保本比例可以低于本金,如保證本金的90%,也可以等于本金或高于本金。
最后,不要對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有過高的收益期望。在弱市環境中,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有其優勢,但投資收益不會高;而在市場走強時,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優勢將可能是它的劣勢。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產品規定的保本期限。
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并非安全:
不少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條款均注明“投資者持有到期可保證本金或保證預設比例的投資本金”,其中“持有到期”是指一旦個人提前終止或提前贖回,就不在承諾范圍內。即便沒有提前贖回條款的產品,提前贖回時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提前贖回費,投資者在選擇提前贖回理財產品時,要先計算一下提前贖回的成本,避免因提前贖回造成損失。
另外,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也有浮動收益型。不少投資者選擇浮動收益型保本理財產品的時候,要注意分辨這個收益是否扣除相關費用。一款浮動收益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在最終收益扣除產品管理費等相關費用之后,也有可能變得不保本。因此,投資者對費用條款需要格外注意。
家庭理財不能只依靠銀行保本理財產品:
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通常被投資者視為避風港。不少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條款均注明“投資者持有到期可保證本金或保證預設比例的投資本金”。但是由于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在最終收益扣除產品管理費等相關費用之后,也有可能變得不保本。這也決定了,保本型理財產品只能成為家庭理財產品的一個方面。
在選擇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的前提下,您還可以選擇一些理財保險作為補充。因為,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一樣,理財保險的收益也較為穩定,而且還能提供一些家庭成員所需要的保障功能。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個人財富的積累,保險消費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日益顯現。按傳統的理財觀念,錢是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的,只能積少成多,慢慢地依靠儲蓄獲得保障,但買保險則可以做到先有保障,再去慢慢積累財富。
只要是進行投資理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只不過是風險的大小而已,所以,對于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也不能完全認為是一顆定心丸,購買前仔細的了解產品,購買后隨時關注產品的收益和走向,及時的做出調整,防患于未然才是理財的重要之道。
2011銀行理財產品排行?:
2011年全年,共有著764款到期產品的光大銀行(微博)(2.56,0.01,0.39%),在經觀·Wind理財產品排行榜綜合能力排行上奪冠,2089款到期產品的招商銀行(微博)(10.17,-0.01,-0.10%)和861款到期產品的北京銀行(7.82,-0.01,-0.13%)分列榜眼和探花。
排在前十位的還有1213款到期產品的深圳發展銀行、870款到期產品的民生銀行(8.05,0.00,0.00%)、2052款到期產品的工商銀行(3.47,-0.01,-0.29%)、386款到期產品的興業銀行(微博)(10.21,-0.08,-0.78%)、59款到期產品的浙江稠州銀行、674款到期產品的中信銀行(4.72,0.00,0.00%)和244款到期產品的東莞銀行。因為證券投資類產品指標的因素,農業銀行(2.43,-0.02,-0.82%)、浦發銀行(微博)(10.09,-0.01,-0.10%)、華夏銀行(微博)(8.97,0.07,0.79%)、交通銀行(3.83,-0.01,-0.26%)等未能列入這一榜單。
2011銀行理財產品年報:
據中國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金融產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統計,截至到2011年12月20日,2011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共發售產品17463款,同比增長102%,其中普通類產品為7450款(包括48款開放式產品),同比增長122%;結構類產品為952款,同比下降19%。發售產品的商業銀行數量由2010年的81家上升為2011年的85家。飆升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空前繁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業銀行由于吃緊的資金壓力變相的通過發售銀行理財產品來攬儲的窘境。相較翻番的普通類產品,結構類產品則是在數量激增的理財市場背景下顯得相對冷清。
從理財產品的投資幣種來看,2011銀行理財產品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4902款,占到了全部產品數量的85%,占比較2010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而外幣類產品僅占15%,數量為2561款。與2010年不同的是,2011年新增發售了7款新西蘭元產品,占比0.04%,數量雖微,但卻豐富了銀行理財產品外幣的投資種類。總體而言,2011年各幣種占比較2010年變化不大,下降幅度最大的為美元產品,由2010年的占比7.8%下降到了2011年的5.2%,歐元產品升幅最大,但僅微幅上升0.7%。
從產品的資產主類來看,利率類產品依舊是占到了所有產品數量的半壁江山,共發售9244款,同比上升96.1%,占比達52.9%,但較2010年占比下降了1.7%。混合類產品發售數量居次,共發售6837款,同比上升153.2%,占比為39.2%,較2010年上升8個百分點。2011年,信用類產品共發售996款,占比5.7%,同比下降0.3%。匯率類產品則發售183款,較2010年的65款,同比上升了181.5%,但僅占2011年產品總數量的1%。股票類和商品類產品分別發售了164款和39款,占比為0.9%和0.2%。總體而言,除匯率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之外,其余各類產品占比較2010年都有所下降。
從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2011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類型分布較2010年有些許變化。2011銀行理財產品中2011年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共發售11737款,同比上升33%,占2011年產品總量的67%,較2010年占比上升了17個百分點。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和保息浮動收益型產品的占比分別下降了11個和6個百分點,占比分別為21%和12%。圖3展示了2011年各月度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的數量和收益水平的變化趨勢。?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分布來看,2011年上市股份制銀行、國有控股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分別發售7117款、6977款、2811款和558款產品。相比2010年而言,三類中資銀行的產品數量均大幅上漲,國有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增長動力更為強勁,而外資銀行的發行量大幅下滑。從占比來看,中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上升9個百分點。
2011年,中高端銀行理財將繼續高速發展,產品發行數量與規模仍將強勁增長,同時中高端理財產品的創新也將充滿想象,靈活多變的投資渠道將讓人耳目一新,結構化產品設計與直接投資的運作模式將更為豐富多樣,此外,增值服務將會推陳出新以凸顯銀行自身的客戶服務競爭優勢。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