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李慶春在26歲的時候害死了人,經過32年的逃亡生涯,再度自首回獄,理由只是因為:監獄有吃的有住的,還有免費醫療,比外面好。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逃犯無法獲得社會養老。看似離奇的一則社會新聞,卻真實的反映出當今社會養老難的大問題。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越來越近,今后的社會將呈現出“三高一低”的特點。三高是:今后的社會必然是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還有就是老年人比率越來越高,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而隨著人民收入的越來越多,投資渠道的越來越廣,銀行存款利率將持續維持較低的水平。
面對三高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人的老年時光將比以前更長,現在平均壽命是七十左右,如果一個人退休,那就是說老年時光是十年。如果以后是八十,您的老年時光就要增加一倍。人活著就要吃飯消費,那么以后養老的費用同比也得增加一倍才夠啊。人最悲慘的其實還不是老來弱病,而是身體健康,而錢用光光了。
海康人壽的母公司全球人壽保險集團(AEGON)于近期在全球范圍內舉辦了“ARRI退休準備指數調查”,其調研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養老難題。
“ARRI退休儲備指數調查”在中國區的調查訪問結果顯示,約78%的受訪者認為,“沒有百萬元難舒適養老”。人們顯然已經認識到了高昂的生活開支和長壽風險可能為老年生活造成的困擾。
以60歲退休計算,假設每月家庭開支僅維持在3000元水平(不考慮通脹),生活20~25年至少需要72~90萬元。如果提前退休或活得更長,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養老費用將會超過100萬元。
在經濟發達的社會,一般而言,個人養老保障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為員工準備養老的企業年金,三是個人為養老準備的資金,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存款、基金等,這些被稱為“養老三支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國養老第二支柱一直發展不快,而第一支柱的壓力又日益增大。因此,個人財務籌劃在我國居民的養老財務準備中顯得愈發重要。
但是眾所周知,我國正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作為“養老第一支柱”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負擔越來越重,我國已面臨“養老金累積速度低于支出速度”的尷尬局面。2004年個人賬戶空賬已達7400億元,且以每年1000多億元的速度增加,導致養老金替代率僅為30%~60%,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因此,人們依靠社保金養老只能“糊口”,很難享受到高品質的退休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計劃生育之基本國策,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對“倒金字塔形”養老困境。年輕的小夫妻,不僅要贍養雙方的父母,還要贍養父母的父母,少的要負責三四位老人,多的甚至要照顧七八位老人,常常顧此失彼。加之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長大成人的獨生子女一代,有限的收入不僅要負擔養育子女、贍養雙方父母的重任,還要不斷“貢獻”給高速發展的中國房產市場、高企的子女教育費用和醫療費用,不僅要面對體弱多病的長輩,還將面對老齡化社會的種種問題,比上一代多了不少物質和精神的壓力。有鑒于此,可以說,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也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那么,具體如何來規劃養老呢?該運用哪些投資理財工具有效化解養老壓力呢?
“ARRI退休儲備指數調查”在中國區的調查訪問結果顯示,在受訪者認為“最可靠”的養老方式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不再將社保列為第一選擇,選擇比例僅為43.53%,16.41%的受訪者選擇了個人存款及金融投資,商業養老保險則被13.88%的人列為養老第一選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有一句被廣為推崇的投資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海康人壽總精算師楊雪蓮表示,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分散養老資金的風險,又能保證資金在中長期有一個比較穩健的收益,比較適合用于退休財務規劃。
因此很多人現在更早的就在為養老做準備,除了國家的社會養老保險外,選擇商業養老保險怎么樣呢?很多人會選擇購買商業養老保險。越早準備的話就越輕松,這個觀念已經越來越為人所了解。從各商業保險公司養老保險的銷售狀況來看,也確實反映了這種現實。那么商業養老保險怎么樣投保才更加合適呢?
一般傳統的養老保險是固定利率制定的。這種產品的好處就是回報是固定的,以后如果出現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回報利率。比如在中國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養老產品,就按照當時的利率設計的回報,將近10%的回報率。那按照現在的低利率的話,那些產品應該是相當合適的了。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保險公司的精算隊伍似乎還少點風險控制能力。因為現在看來,這批單子他們肯定要虧損了,因為現在他們自己的投資收益都達不到10%了。
但是傳統的養老保險產品其實有一個最大的風險,那就是固定利率一般而言,很難抵御通貨膨脹的影響。如果購買的產品是固定利率的,那么以后如果通貨膨脹比較厲害,那這份保險就有失效的可能。而且從經驗數據看,長期看,通貨膨脹確實是存在的。象上面那種合適的養老保險產品肯定是可遇不可求的了。
因此,各保險公司都推出了分紅型的養老保險和萬能壽險等新型產品。那么,這些商業養老保險怎么樣呢?從理論上而言,這些產品比較合理和先進。在這些產品中,設定固定的保底的回報率或者收益,而真正的回報或者收益則與當時的利率水平和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掛鉤,基本都屬于利率敏感型的產品。
這些產品的好處就是:收益與當時的利率和公司業績掛鉤,因此理論上應該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貨膨脹對養老金的威脅,使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讓人擔心的是:投保人必須選擇一家可靠的保險公司。否則即使有國家的監控和保護,也有可能因該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損失。因此關鍵的是要挑選一家實力強,信譽好的保險公司來購買該類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養老保險歸根到底還是一款保障型產品,因此資金的安全和穩定最重要。只有穩定的收益,才能真正為晚年帶來保障。建議有購買計劃的消費者多咨詢相關保險專家,聽取專家意見,不要盲目投保,得不償失。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