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隨著保監會《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的發布,意味著原本“安分守己”地“駐守”在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保險資金可以選擇符合資質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進行委托投資。
但是,對于基金公司和券商來說,管理保險資產需要有一定的門檻。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辦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需取得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三年以上,最近一年管理非貨幣類證券投資基金余額不低于100億元。據基金公司人員介紹:“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基金公司在現在70家左右的基金管理公司中約占一半”。
而對于證券公司或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需要取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三年以上,并且最近一年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資產余額(含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不低于100億元,或者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余額不低于50億元。
同時,受托管理機構需接受中國保監會涉及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的質詢,并報告有關情況。
此次9家機構中,以公募基金為主,除了嘉實等傳統大基金公司外,也不乏華泰柏瑞這樣規模中等的基金公司。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底,保險業資產總額已達6.64萬億元,其中投資資產為4.05萬億元。
面對險資這個誘人的“大蛋糕”,以上9家機構是否能輕易奪食?市場似乎認為基金公司和券商想要“分羹”并非易事。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負責人就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客戶十分穩定。確實,中國保險業中的“老大”們都擁有自己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而成立自己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似乎在近來成為了趨勢,從保監會近幾個月來的審批記錄來看,保險公司或獨資、或“抱團”地成立自己的資管公司,以求對自己的保險資金投向有更強的掌控。據中信建投報告,目前保險資管公司或準資管公司合計達到17家,管理總資產規模占保險業總資產的93%左右。
但也有為了提高投資收益率而放棄自家資管公司選擇外部投資管理機構的,譬如市場化的平安。
平安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任匯川在今年年中的業績發布會上就曾對本報記者稱:“我們會利用好自身的投資能力,再加上外部市場一些很好的投資平臺來幫助平安的保險資金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而據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近日對本報記者說,平安目前對基金公司已完成第二輪選秀,入選的有包括嘉實基金在內的2家基金公司,但上述消息并未獲得平安方面的確認。
關于確認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報告事項的公告
9月26日晚間消息,保監會今日(9月26日)發布公告,保監會昨日在其官網上發布了《關于確認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報告事項的公告》,公布了可以受托管理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的名單,9家機構率先拿到“上崗證”。以下為公告原文:
根據《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中國保監會對下列投資管理人的報告材料進行了評估,均符合辦法規定的條件,可以受托管理保險資金,現予以公告。這9家機構分別是:
具體名單如下(按公司名稱字母順序排列):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諾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