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媒體近日披露,據可靠消息來源稱,中國平安24億買下英國倫敦地標性建筑勞合社大樓,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保險投資新政放寬海外投資渠道后,保險資金投資海外不動產的首例。中國平安方面暫時沒有回應。
消息最初由外媒曝出,知情人士昨晚證實,此消息屬實。“中國平安確實動用了保險資金進行了這筆海外不動產投資,和它在國內投資成熟商業地產、寫字樓的資產配置屬性一致。通過投資有價值的商業地產和辦公樓宇,來獲得穩定可觀的租金回報。”
在國內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是最早投資國內商業地產和辦公樓宇的公司。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年初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其傾向于投資酒店式公寓、商場、辦公樓等不動產,收益率較為可觀及穩定。
中國平安買下的這棟大樓有超過2/3的物業租給勞合社倫敦公司,這筆現有租賃將于2021年屆滿。據有關媒體測算,勞合社每年支付的租金為1600萬英鎊,倘若按同樣的價格租出整棟大樓,則年租金可達2400萬英鎊。如按該年租金水平起算,中國平安該筆投資可在10年左右收回投資成本,剔除匯率等因素,這筆投資的年投資回報率在6%至9%之間。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不止中國平安有“抄底”海外不動產的野心。受金融危機影響,海外不動產價格出現明顯下跌,國內多家保險公司都已經對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打算進行海外不動產投資。在具體標的上,發達國家的成熟物業較受保險資金青睞,因為相較收益,他們更看重對風控的考量。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一些保險公司內部,股東和管理層對于現在就去海外“抄底”不動產存有異議。在他們看來,不動產行業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特征,擇城市、擇地段、擇時機和控制價格,對于不動產投資十分重要,然而并非所有保險公司都具備這種戰略眼光和投資能力。
不僅僅是不動產,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保險投資新政全面放開后,海外投資既是一個可預期的新機遇,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面對新生事物,保險公司理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制定嚴密的海外投資流程,全面認識海外投資過程中的風險要素和風險來源,把風險控制理念貫穿于整個海外投資流程。沒有金剛鉆,勿攬瓷器活。
勞合社由其社員選舉產生的一個理事會來管理,下設理賠、出版、簽單、會計、法律等部,并在10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該社為其所屬承保人制訂保險單、保險證書等標準格式,此外還出版有關海上運輸、商船動態、保險海事等方面的期刊和雜志,向世界各地發行。勞合社(Lloyd's)是英國最大的保險組織。與其說其本身是個社團,不如說是一個保險市場,與紐約證券交易所相似,但只向其成員提供交易場所和有關的服務,本身并不承保業務。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