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險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使被保險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傷害時發生的費用或損失獲得補償的一種保險。商業健康險主要包括重疾險和醫療保險兩大類,重疾險是疾病確診符合重疾險理賠條件后就給予理賠的保險,不管投保人是否醫治都會給予理賠;而醫療保險是對醫治過程中發生費用問題給予的補償。如果沒有醫治并發生費用,醫療險保也無法理賠。
醫療保險又分為分成費用型住院醫療險與補貼型住院醫療險。所謂費用型住院醫療保險是指保險公司根據合同中規定的比例,按照投保人在醫療中的所有費用單據上的總額來進行賠付。即投保人通過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部分醫療費用后,保險公司按照保險損失補償原則,補償投保人所花費用的剩余醫療費。而補貼型住院醫療保險又稱定額給付型住院醫療保險,與實際醫療費用無關,理賠時無須提供發票,保險公司按照合同規定的補貼標準對投保人進行賠付。通常保險公司會以投保人就醫天數與保險合同規定的每日津貼額作為理賠依據,按其住院天數給付醫療津貼。
對于沒有社保的消費者而言,投保費用型住院醫療險更劃算,這是因為費用型住院醫療險所補償的是社保報銷后的其他費用,保險公司再按照100%進行補償。而沒有社保的人則按照全部醫療花費的100%進行理賠,商業保險補償的范圍覆蓋社保那一部分,理賠就會較多。反之,對于擁有社保的消費者而言,不妨投保津貼型住院住院醫療險。
健康保險也是一種理財方式,即可以一次全部付清(即躉繳),也可以分期付(即期繳)。但是跟買房子不一樣,保險是對承諾的兌現,付出越少越好。所以一次性繳費就不太理性,理性的做法是要爭取最長年限的繳費方式。這樣每年繳費的金額比較少,不會影響正常生活支出。而且在保險合同開始生效的最初年份里保險保障的價值最大。
國務院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在自貿區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8月健康險保費收入742.45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9.45%;人身意外險傷害險保費收入為312.80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3.98%。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朱俊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對國內專業健康醫療保險的發展是一個利好。全民醫保之下存在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由于醫保共性難以實現差異化,從現實的環境來講,有利于實現健康醫療保險多元化的發展要求。朱俊生指出,對外資保險公司來說,由于解除了之前的政策限制,自主經營的空間加大。
此前,外資險企中的醫療健康險雖然形成一定經驗,但由于長期無法盈利而選擇退出的不在少數。試點設立外資專業的健康醫療保險服務機構,或包含一些稅費上的優惠,有助打破健康醫療保險行業現狀。對于國內險企來說,將促成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合作。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僅設立專業健康險公司作用不大。安盛保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穎暉認為,只設立專業健康險公司是沒有用的,而是需要理順整個健康產業鏈,包括(外資)醫院、國際網絡間結算的便利性、流動性、健康管理機構、專業中介等等。
購買健康醫療保險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購買。到底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健康醫療保險呢?
首先,明確你對于健康保險的需求。很多人的醫療健康保險,往往只是作為工作福利的一部分而取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社會醫療保險。其實這也許還不夠,合理的做法是尋找一份補充的商業保險,這份保險可能在你將來面對健康風險時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其次,購買保險需要更多的主動性。很多人在購買保險方面并不主動,購買的初衷往往也只是由于保險銷售人員或者保險經紀人的高明的銷售技巧,保險的目的性不強,對內容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說主動去談判。事實上主動了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僅有助于你明確險種的內容,從而找到合適的險種,同時往往能夠節省你的保費。在購買保險時若僅僅出于被動,某些條款不主動去明白,不僅會失去某些省錢的機會,同時更增加了以后核保核陪糾紛的可能。
另外,健康醫療保險并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有很多人往往認為,老年人存在更多的健康風險,因此醫療健康保險更適合老年人,而年輕人年富力強,得病的幾率小,可以不買或者遲買。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事實上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病風險,例如:在中年期(45~64歲),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健康風險,有很大的發病率,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年齡組的就不會得心血管疾病。統計學資料證實:壯年期(35~44歲)的第一大健康風險同樣是心血管疾病,只不過發病率比中年期稍低而已。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