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購買理財產品,多數人的第一個想法肯定是看產品的收益率是多少,最近銀行資金面緊張,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出現了上漲的走勢。不少產品的收益率回升到4.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5%。業內人士表示,對普通人而言,目前確實是買入理財產品的好時期。 本期理財排行榜我們給大家挑選了目前在售的10款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看,最高的是法興銀行掛鉤美元兌日元匯率的結構型產品,預期收益率達到了30%,而最低的渤海銀行產品也有4.8%。多數產品的收益率都在5%以上,6%以上的產品也有4只,比目前理財產品市場平均4%左右的預期收益率要高出很多。 記者注意到,收益率前四名的產品全部是結構型產品,這些產品一般風險也比較大。同時,記者發現這些產品投資期限都比較長,也就是說產品的流動性都比較低。投資期限最短的是寧波銀行產品,投資期限是180天,而星展銀行等4只產品的投資期限都是365天,期限在1年左右的產品多達7只,由此看見,為了獲得高收益率,投資者往往需要犧牲掉一定的流動性。
不過記者在此也要提醒投資者,預期收益畢竟只是預期,最后究竟能夠實現多少收益率還是個未知數。投資者在購買時,還是要理性選擇,不能只盯著所謂的高收益,還是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看清這些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并且把握投資與儲蓄的比例,量力而行。
現在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有很多,有保本的也有非保本的,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還是選擇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比較合適,而且要看清楚產品保本的類型,相反,則可以選擇非保本型的。
互聯網金融逐漸進入千家萬戶,中原(廣州)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區域總經理、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邵宏偉指出,余額寶作為貨幣基金的風險并不大,只是未來很難達到6%的收益率。
南方日報:東莞市民在金融消費方面有何習慣和特點?對互聯網金融的接受度如何?
邵宏偉:東莞市民大多是實業投資出身,以企業家為主,比較側重于實業投資和房產投資。一部分市民有股票投資的經驗,帶有當地情結,常會購買本地上市的企業,而且這些股民都是在2007年底入場的,普遍有一定的虧損。
目前來看,大多數市民相對穩健,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最近了解余額寶的市民越來越多,大多數都覺得此類產品沒有風險,對于5%左右的收益也比較滿意。
南方日報:目前余額寶、理財通的收益率在不斷下降,是否值得繼續投資?
邵宏偉:余額寶與理財通其實就是貨幣基金。這些產品在剛開始時,有些平臺自身會投入一筆錢來提升收益率,從而提高知名度,實際上收益率并沒有那么高。最近幾年,由于資金的短缺,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相對較高,有5%左右。
為什么說高收益產品有高風險呢?我們從產品的投向來分析。在204款高收益的非結構性產品中,有50%的產品資金投向包含股票或基金;74款產品資金投向或組合投向股權、收益權、票據資產、信貸資產和信托貸款等非標準化債券;單一投向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或以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產品僅有23款。可見,高收益產品往往伴隨著較高的投資風險,除投向股票和基金外,有超過1/3的產品資金投向了非標準化債券產品。
除了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投資門檻也往往高高在上。數據顯示,在204款高收益的非結構性產品中,有198款是人民幣產品,其中只有38款產品的投資起點在10萬元以下;52款產品的投資起點在2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投資起點100萬元以上的產品為70款,產品占比最大。可見,高收益產品大多具有較高的投資起點,在這些高收益非結構性產品中僅有不到20%的產品面向普通投資者。
“三高”之外還有一低。數據顯示,6個月以下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投資期限,但在這些高收益的非結構性產品中,僅有3款產品的投資期限在180天以下;156款產品的投資期限在180—365天;45款產品的投資期限超過360天。可見,高收益產品以中長期產品為主,其中建設銀行發行的“‘建行財富三號’三期股權投資類人民幣信托理財產品(次級收益類)”,到期收益率為19.89%,為到期收益率最高的非結構性產品,同時投資期限也達到了5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高收益產品大多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但高風險、高投資起點和低流動性并不能保證實現高收益率,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還需要仔細斟酌,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不可輕易為高收益所迷惑。畢竟,銀行理財產品要實現高收益的難度還是挺大的。
理財網站需認準 警惕金融安全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